溝子口聖伯鐸聖保祿天主堂堂史簡介
溝子口聖伯鐸聖保祿天主堂堂史簡介
首先我們要感謝天主的恩寵,是祂眷顧著居住在溝子口的羊群
派遣了一位牧者—方豪神父,來建造一間羊棧供這群羊能夠有個固定的地方接受牧養。祢是天主,永生永王。阿門。
本國籍神父—方豪神父於民國49年5月,因工作關係遷居於溝子口現有教堂的右側定居,以方便去台大及政大授課。
經當時田耕莘樞機總主教及台北輔理主教成世光主教之建議,於是在寓所旁邊承租土地建立本堂為考試院、世界新專、中興山莊及馬鳴潭一帶之教友服務。
土地是向當地高積祥祭祀公業祖地,以稻米計量付費租用。同時並於教堂左側山坡建一條苦路直通山上,供教友敬拜苦路之用。方豪神父曾為此撰有一聯:『曲徑拜苦路,正道崇福音』
民國49年11月教堂建成啟用,奉聖伯鐸及聖保祿為本堂主保。
田總主教命方豪神父為首任本堂主任司鐸。
民國51年8月歐伯強颱來襲,苦路被沖毀,教堂鐘樓受損。
民國58年元月與台北市長安東路天主堂結為姊妹堂。
民國65年2月瓜地馬拉共和國大地震,嚴重災損。
由溝子口本堂區方豪神父率先發起全國教友捐款賑災。
民國68年7月方豪神父申請退休,8月遷出溝子口天主堂,共計服務19年。
民國68年施家仁神父接任本堂第二任主任司鐸,直到民國79年調任為止,共計11年。
民國79年到民國81年間,由郭飛神父接任本堂第三任主任司鐸。
民國82年至今由英籍桂雅安神父擔任本堂第四任主任司鐸。
因政府拓寬馬路,教堂內縮到山坡上,並改建如現況使用至今。
原鐘樓下的聖堂移往教堂右側,使教友參加彌撒時可面向東方祭台。
祭台上的聖體龕是由桂神父親自設計,圖框佈滿麥子、葡萄枝及葡萄,又有聖體聖血的象徵圖案。中間聖體龕的門寫了一個大大的神字,意味天主的神糧賜給教友。
本文承蒙教友李苗生先生口述及提供舊時照片,許文瑞先生記載並查證
聯絡地址:116 台北市木柵路一段58巷24號
服務電話:(02) 2236-5280
電子郵件:gouzikou.church@gmail.com
桂神父 - 電郵:alan.grisewood@gmail.com
捷運:【萬隆站】1號出口
公車: 251、棕6【復興派出所】站